同样的选择,——工地上不同的除夕
新华社广州2月12日电(记者毛鑫)湖南风味辣椒炒肉、冬笋腊肉、广式白切鸡、白煮虾.“湘粤混血”的年夜饭摆上了餐桌,耿和1995年后的老乡兼工人何一起举杯共庆。
深圳,中外运项目现场,除夕。
晚上五点半,耿和何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坐在餐厅里。40多个工人聊家常,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出来过年。对他们来说,拥有如此与众不同的年夜饭也是人生难得的经历。
图为年三十,耿(右)和何(左)在工地合影。(2月11日摄于深圳)
贺拍了拍颜的肩膀,笑着说:“没想到今年跟你过年。老乡见老乡,热泪盈眶,还不错。”
“我以为过年出门会很冷清。结果这么多人在一起,太热了!”耿对说道。
这是耿第一次出国度假。除夕晚餐前,他打电话回家。“注意外面的安全,有空再来。”电话那头,传来熟悉的地方口音。
“我知道,你们两个也注意自己的健康。我要和我的工人一起吃年夜饭。”耿红瑞低着头,踢了踢脚下的砾石。
耿,一个26岁的建筑工地新手,不得不学习材料管理、后勤、考勤和整理材料。大年三十,工地依旧忙碌,他在工程仓库里留了厚厚的本子,记录刚运过来的材料。
“我做了很多事情,但我也很锻炼人。过年不想回家,多学习学习,希望能帮上忙。”说着,他摸了摸后脑勺,羞涩地笑了笑。
在这个项目中,有40名工人和他做了同样的决定,1997年出生的何也是其中之一。他和耿是老乡,都来自1560公里外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。
“今年因为疫情防控,国家不提倡就地过年。正好项目工期紧,过年留下来赶工作。工资是平时的三倍,多挣几个钱也挺好的。”总之他最后一次回家过年是2018年。
对中国人来说,在除夕吃年夜饭是最具礼仪性的事情。在中建五局帕尔幕墙公司的几个工地上,项目部为当地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,祝他们新年快乐。他们有同样的选择,不同的年夜饭。
深圳在埃及开罗以西8000多公里。
曹、也选择在中建五局幕墙公司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项目工地海外过年。这是他们第一次去国外过春节,或者说是海外,那就更特别了。
“高一点”和“这是对齐的”。除夕之夜,在曹的带领下,在他的房间门上贴了一副春联。正是这些物件,丰富了这个海外工地的年味。
该项目最初位于沙漠地区,但现在高层建筑正在拔地而起,这已成为中国和埃及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的合作模式。项目建成后,埃及将拥有世界级高品位的中央商务区,这也将带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带和红海经济带的发展。
随着春节临近,海外疫情以及项目建设的需要,项目部34名人员全部选择坚守岗位。为了安慰海外员工的思乡之情,公司提前在国内准备了春联、祝福等节日材料邮寄给埃及项目部,并为每位留在海外的员工准备了春节红包和相应的补贴。此外,公司收集了
除夕夜的早晨,曹向食堂要了些面粉和配料,决定给他儿子包饺子。杨云做助理,母子俩一起擀皮、搅馅、包饺子,折腾了将近三个小时。
当地12点,热气腾腾的饺子终于上桌了。这时候正是中国吃年夜饭的时候,跨越六个时区的春节仪式此时恰逢。
“新年好!”项目同事一起举杯后,杨云先尝了一个饺子,马上就满意了。在海外生活了一年半,觉得妈妈做的饺子最好吃。
“虽然是海外过年,但是妈妈在身边,对我来说是团圆年。”杨云说。
说起新年愿望,曹看着儿子说:“希望2021年大家都能健康平安,公司越来越好,能早点找到女朋友。”
“哪里有机会找女朋友?希望2021年疫情早日好转,曹杰也健康健康。”杨云笑着说道。(结束)返回主页查看更多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