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2种食材,好吃到尖叫!吃各种山珍海味的美食家都在吹牛
最后,菜菜今晚将回到他的家乡潮汕过春节!
今年之所以特别激动,是因为早就收到消息了。姨妈家提前半个月回到老房子,就等着和我们一起过年~
说起来,是很多年前,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饭。
从我开始工作,表哥出国了,然后长辈出去旅游过年,玩的花样越来越多,聚的却越来越少。
这两年,我们一直在讨论什么是“年为”。要我说,年微离不开真正的聚会。
总觉得小时候过年热闹的原因有一大半,因为那时候聚在一起的人多。
寒假一过,表哥就会陆续回到老房子,打扫院子,晒被子,贴对联,和爷爷奶奶一起剪窗花,抢着炒成堆的新锅吃.
一直玩到29,大人们陆续到来,开始为年夜饭做最后的准备。
我们家的年夜饭,主厨妈妈说了算,有能力的竞争上岗。
像阿姨做的牡蛎特别好吃,这道菜是固定给她做的;热血块是我舅舅的拿手好戏;我拿走了所有特别的饮料.
就连一向不怎么会做饭的奶奶,也有一手好菜值得拍手叫好,专门放在大结局上。
我们潮汕酒席,开头和结尾的菜一定是甜的。
一开始就给“甜”,留一条长长的“甜尾巴”,这是潮汕人信奉的善良。
除夕夜甜甜的最后吃什么?4500万潮汕人有一个共同的答案:
要么蛋糕烧成两种颜色,要么芋头酱银杏。
奶奶两样都很好。所以每年最后一次见面发生的事情,都是老人根据心情抛出的一个彩蛋。
上面是烘饼双色,下面是芋头银杏泥
烧饼双色也叫烧饼红薯芋头。
原料是金红薯和银白色红薯,所以也叫金玉(银)满屋。
“烧饼”是潮州菜中常见的甜点烹饪方法,类似于北方的帛画。
它的关键点是将配料用白糖腌制脱水,然后用高浓度的糖浆煮沸,这样就会有一种“糊状”的味道。
烤红薯和芋头包裹在透明粘稠的糖浆中。咬了一口,又香又韧,又甜又甜。
每次蛋糕做成了两种颜色,菜妈和阿姨第一个伸筷子。相比较而言,我更期待奶奶做的芋头糊银杏。
一般餐厅做这道菜的时候,银杏会做蛋糕,而我们家用的是比较轻的“糖渍”,以芋泥为主。
荔浦芋头为芋头,蒸熟后,光滑芳香,可轻易捣碎成泥。
再加猪油和糖一炒,啧,别提多香多顺滑!
用潮菜大师张新民的话来说,这份清甜浓稠,“让世间所有的甜食变得庸俗不堪。”
两样甜品做起来都挺简单,用到的番薯、芋头、白果也都是养生的食材。
我在奶奶的方子基础上,降低了糖和油的用量,调到了一个不错的比例。
既符合现代人吃甜的口味,也保存了独特的潮汕特色。
调料做法都不难,你们只需要准备一口好的不粘锅,就能100%成功!
因为根茎类食物淀粉含量多,用铁锅会很容易糊锅发黑,成品就不漂亮了。
家里年夜饭还缺一味甜的,速速学起!
- 糕烧双色 -
[ 食材 ]
芋头200g 番薯150g 山药150g(可选) 细砂糖100g 清水100g 食用油3大勺 香葱1根 熟芝麻少许
1大勺=1 table spoon=15ml
1小勺=1 tea spoon=5ml
[ 食谱 ]
1.芋头、红心番薯、山药去皮,切大块
2.起锅倒入食用油没过锅底,烧至五成热,分批放入芋头、红心番薯、山药煎炸至每面金黄,煎至三四成熟
改传统油炸为少油煎炸,好锅更省油,好吃又健康
3.炸好的芋头、红薯、山药,加入100g细砂糖腌制2小时以上,隔夜最佳,糖渍到糖融化
4.起锅倒入腌制好的芋头红薯,加100g清水大火煮开后,转小火煮10-15分钟,中途翻面,熬煮至芋头可轻松插入筷子、糖稀黏稠的状态,盛出
炒糖稀也很容易粘锅,建议用不粘性能好的锅具,不然出品不美观
5.起锅加入3大勺食用油,加入葱花/葱段炸香,淋在刚出锅的番薯芋上,再撒上熟芝麻即可
葱油可以增香,若觉得油腻也可省略
- 芋泥白果 -
[ 食材 ]
芋头300g 白果50g 细砂糖60g 食用油/猪油2大勺 熟芝麻少许
1大勺=1 table spoon=15ml
1小勺=1 tea spoon=5ml
[ 食谱 ]
1.白果剥壳,去芯,加入清水煮沸转小火煮10-15分钟,煮软,再沥干水份,去除涩味
2.小锅里加入小半碗清水,30g细砂糖/沥干水分的包裹,煮至糖融化,调小火熬煮5-10分钟,煮至糖黏稠,白果透亮,起锅待用
3.芋头去皮切块,放入上色的蒸锅蒸20分钟,晾凉片刻,用刀碾碎或用擀面杖捣碎
芋头的头尾含有较多的水分,建议去掉,中间部分质地会更粉糯做出来芋泥更加细腻
4.起锅加入2大勺食用油,倒入芋泥,小火慢炒,炒至芋泥吸收油份,加入30g细砂糖炒至糖融化,起锅
添加猪油会更加香,但胆固醇过高小伙伴,建议用植物油制作炒制
另外额外添加了少许紫薯粉,让芋泥的颜色更加好看
做好的芋泥放入碗中,铺上糖渍白果,撒上少许熟芝麻即可
番薯芋里,今天还加了些养生的山药。
潮汕的同事闻着甜味儿就寻了来,一连吃下好几块。
刚出锅的白果也是爽口弹牙,芋泥入口即化,甜甜蜜蜜却不腻口,吃一点就让人心情大好!
不知道我今年回家,会吃到糕烧双色还是芋泥白果,但总归,可以重新一尝记忆中的年味了呀。
你家的年夜饭,又有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呢?返回首页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