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喜闻乐见的奶酪棒,其钙营养是否如广告中所说的那样高?
奶酪号称是浓缩牛奶。从营养角度来说,100克奶酪含有25.7克蛋白质和800毫克钙,确实相当丰富。
我们曾经在文章里说过,孩子一岁以后可以少量尝试奶酪。
但是奶酪很贵,大部分吃起来又咸又酸。很多孩子不喜欢。
因此,近年来,市场上出现了许多“奶酪棒”。号称“高钙高营养”,健康、方便、美味,外包装也很有童趣,受到很多孩子的青睐,是父母眼中的健康零食。
我们搜了一个宝,发现很多店铺月销售额都在几万,线下销售额估计不止这些。
图片来源:一个电子商务网站
然而,奶酪棒并不是简单的“奶酪棒”,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营养健康。
今天,我们邀请营养专家云做一个精彩的演讲。
奶酪棒含钙量很高
但是蛋白质少,热量高
看看市面上所有的芝士棒品牌,几乎都是在玩补钙的噱头,声称钙含量有多高。比如我在网上随便找的一个品牌,对比了奶酪棒和牛奶的含钙量,人们很难不关注“3倍牛奶含钙量”这个大词。
图片来源:网络
但是不得不说这种比较真的太有心机了!
一种食物的营养不能只看某个营养成分,还要看其他成分和热量。
比如牛奶,市面上普通牛奶的典型营养成分如下:
图片来源:作者提供
奶酪棒的典型营养成分是:
图片来源:作者提供
为了方便比较,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表格。
奶酪棒与牛奶营养成分的比较
营养成分
奶酪棒(每100克)
牛奶(每100毫升)
活力
965千焦
249千焦
蛋白质
7.9克
3 g
脂肪
13.5克
3.2克
碳水化合物
19.5克
4.7克
钠
363毫克
60毫克
钙
357毫克
100毫克
图片来源:丁香妈妈自制
从表中可以看出,奶酪棒的含钙量是牛奶的三倍以上,“牛奶含钙量三倍”的广告不是虚假信息。
然而,奶酪棒的热量和脂肪比牛奶高得多,但蛋白质却少得多。
为了获得3倍的钙,儿童需要消耗比牛奶多4倍的热量和6倍的脂肪,但只需要多2倍的蛋白质。
过多的热量和脂肪会导致孩子变胖,成年后容易增加患心脏病、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。
这个账号根本不值。
ign: center;">高糖高钠不属于健康的婴幼儿零食
奶酪棒除了在热量、脂肪和蛋白质方面不如牛奶,在糖和钠两方面更是糟糕。
图片来源:作者提供
图片来源:作者提供
这是上面那款奶酪棒的配料表,结合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出, 其中的碳水化合物除了奶制品自带的小部分乳糖,主要是外加的白砂糖。
1 00 克中含有 19.5 克,是牛奶的 4 倍多。
糖对于孩子的健康隐患无需多说,会导致蛀牙、肥胖、代谢综合征,还会让孩子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。因为我们建议一岁内的孩子不要吃糖,一岁后也要严格控制。
吃糖越多,对甜味就越依赖,孩子也会越抗拒健康的食品,进一步养成挑食偏食的饮食习惯。 这种恶性循环更使得孩子难以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。
不仅如此, 奶酪棒的钠含量更是不容忽视,对比起来是牛奶的 6 倍多。
在奶酪棒的广告宣传中,还建议小朋友每天吃 1~2 个。而很多小朋友觉得「好吃」,经常是「吃得停不下来」,比如这位小朋友「一口气吃三四个」(还不知道一天要吃几次)。
图片来源:某奶酪棒用户评论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(2013 版)》
0~6 个月的宝宝钠适宜摄入量是每天 170 mg;
6 个月~1 岁宝宝的钠适宜摄入量是每天 350 mg;
1~4 岁是每天 700 mg。
按照常规奶酪棒 20g/个的重量来算,1 岁后的孩子每天吃 4 个,摄入的钠就是 290 毫克。 考虑到孩子还要吃别的食物,分分钟超标了。
然而,对于 1 岁内的孩子来说,是不应该额外吃盐的,1 岁后也要尽量保持清淡饮食。
人体对于味觉有典型的「正反馈」机制——经常吃得咸,对咸味的需求就越来越大,就吃得越咸。
摄入过多的纳既会让孩子变得重口味,还会导致钙质流失,影响骨骼身高发育。从长远来看,还 会增加孩子以后患高血压风险,而高血压又会导致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,如脑卒中、心血管疾病等。
几乎所有的商家都会宣传奶酪棒的高钙,却很少提及糖和钠,这种避重就轻的套路也给家长们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——奶酪棒高钙、营养、健康。
但说到底, 奶酪棒只是「含有奶酪的高糖、高脂肪、蛋白和钙含量一般、钠含量不少的糖果」而已。
家长在选购时一定要仔细看一下配料表,如果配料表中,除了「奶、盐、凝乳酶、XX 菌」, 还出现了白砂糖、奶油、多种添加剂、香精等,那就是奶酪棒而非真正的奶酪。
奶酪棒与奶酪的区别,就像乳饮料和牛奶、果汁饮料和果汁的区别那么大。
不过,奶酪棒也并非绝对不能吃的食物。跟糖果相比,它还能提供一定量的蛋白质和钙,也算是一种「还可以」的零食。
只是从营养的角度说,想给孩子吃奶酪棒来补充钙或蛋白质等营养,那就明显和真正的奶酪不是一个等级了。
本文经由 食品专业硕士 郑飞飞 审核
策划:Mei
排版:兰花花
题图来源:站酷海洛返回首页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