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,别骂了,我又不懒不吃早饭。”
第n天,下了地铁,一路跑去公司,从车站把存的粗粮饼干拿出来处理。
郑潇,一个曾经视早餐如粪土的外来务工人员,在他的办公室里发出了一声愤怒的嚎叫。
没想到,小时候被父母追着喊着要早餐。大学的时候,我不同意吃早餐,总有一天会向热腾腾的早餐低头——。
“如果我有罪,请让法律惩罚我,而不是既工作又吃早饭。”
即使城市农民工向外抱怨,也很可能会等着敷衍甚至质疑的回应,“是懒吗?”。
有时候不得不被指责“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”。
加班后疲惫不堪,无论如何都想睡十分钟的奢侈,精确到秒的通勤计划和早餐摊逐渐消失.
在无数因素的安静围剿下,“早餐难”成了许多上班族默默忍受的难题。
心有灵魂不劳而获,现实不允许。
01
“六点起床,八点上班,
早餐还是吃不下。"
根据方便蜂在2020年底发布的《白领早餐报告》,从不吃早餐的人比例达到10.37%,十分之一的人完全不吃早餐。
吃饭的人多了,也不知道明天的早饭是什么时候。
人们不吃早餐的最大原因也很清楚:他们没有时间。
不久前,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中国36个主要城市有1000多万上班族,通勤时间超过一小时。
长时间通勤越来越普遍,这使得不富裕的早餐时间更加糟糕。
如果还原一个城市农民工忙碌的早晨,场景大多是这样的:
总觉得自己长时间熬夜睡不饱。我早上冲出去。我迫不及待地计划路上的每一分钟,担心我的出勤。
即使策划细致到第二,总有一些意外,很容易打破安排。
出门找不到单车合租,没挤进预期的地铁,等电梯等太久,遇到几个红灯.
通勤资源有限,上班方式拥挤。每个人都是一样倒霉的人。唯一不同的是什么时候轮到他们。
在这种紧张的节奏下,早餐的变数太大了。
每天都有失去灵魂的人在社交平台上抱怨颓废:“为什么大城市的早餐店那么少?”。
与办公、娱乐、生活功能混杂的小城市相比,大城市的区域功能规划往往是清晰的。
试图在上班的路上找到一家早餐店很大程度上是运气的问题。
而当你想找附近的早餐店时,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东张西望,因为很多早餐店只有一个小门面,导航上“找不到店”。
同时光鲜亮丽的写字楼基本上等于高租金,不适合大多数传统早餐店薄利多销的路线。
只有以连锁快餐店或连锁便利店的形式,才能在产品种类充足、供销能力强的商业区立足。
在多重现实因素的包围下,农民工早餐难已悄然成为客观问题。
调查显示,80%以上的白领认同早餐的重要性,早餐是可以实施的,有一半的白领无法实现“每天早餐吃得好”的愿景。
与此同时,白领早餐单一、营养不均衡的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在公司楼下的便利店,无论是肉馅的饭团还是沙拉酱的面包,都是从货架上抓来的,都是不健康的精细碳水化合物。
购物节期间一次性储存的大盒饼干和蛋糕。看配料表营养单,含糖量高,含油量高。
n/q_70/images03/20210108/4b4b7e83c138450489452f7d2301197a.jpeg" />西二旗地铁的早高峰,不少人六点多久在排队等候进站
2017年,@中国社会科学网曾对中国10大城市的白领进行早餐大调查:发现一半以上的白领早餐进食时间不足10分钟,其中70%的人早餐营养不达标,甚至有8%的白领仅靠一杯咖啡了事。
在《女白领常年不吃早餐结石“闹事”》的新闻下,不少都市打工人颇为无奈。
在生活节奏更为舒缓的旁观者眼中,做早餐、吃早餐是早起二十分钟就能解决的事。
但只有亲身与快节奏通勤竭力对抗过的人,才会了解其中心酸——
“你为一顿早饭拼过命吗?”
02
为了吃上早饭,
这届社畜做过多少努力?
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吃早餐的场景就那么几个:在家吃、早餐店早餐摊、便利店、外卖。
当然,还有武汉人民的独家过早方式,风风火火地边走路边吃,但对其他地域的朋友来说执行难度太高。
都市打工人们无一不在上述场景奋过斗、努过力,只不过结果往往力不从心。
在家做早餐的首要难题,是时间不够。次要难题,则是这届年轻人薛定谔的厨艺。
对厨艺巅峰是煮一碗挂面或速冻饺子的人来说,煮面扑锅、饺子粘锅、煮烂了种种意外情况都可能发生。
更现实的是做出来的早餐没那么好吃,还不如买外面的。
Vista麦的垛曾买了面包机带到办公室,期待着开启早餐热吐司的美好生活。
结果只得到了焦炭般的面包片,和弥漫办公室一上午的烧焦气息。
至于早餐店,纪录片《早餐中国》中去一家小店吃一碗面、嗦一碗粉的时间,往往难以预判。
多在面馆等五分钟,月底因为迟到扣的工资都能让你心头滴血。
结果,只能花一周的时间尝遍了小区门口便利店的冷食和包子,或者在路上遇到什么鸡蛋灌饼、煎饼果子之类的就凑合着买一点儿。
而在人来人往的通勤路上,早餐店往往十分紧俏,排队等候也是常事。
种类单调不说,更惨的是,还得在上地铁之前就配着冬天的冷风、春天的沙尘暴赶紧吞下肚。
不然像这位小伙手里的包子和油条上了早高峰的地铁,不用两分钟就挤成饼了。
请注意,这些场景的前提还都是顺路。
要是不顺路,大概率只能等到匆匆挤下地铁后,在公司附近的便利店解决。
而就连便利店也躲不过的是排队,不仅结账要排队,等待店员帮忙把冷饭团、三明治热一热,也要排队。
说到底,打工人早餐路上的最大拦路虎,还是效率与金钱。
当我们权衡早餐与工作时,迟到就扣的工资、睡眠不足的疲倦、通勤路上的争分夺秒,这些及时而直接的反馈往往更能影响选择。
相比之下,早餐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忽略,成为让步的因素。
可“吃不上一顿像样早餐”的点点烦恼,终究会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累积,最后成为一次集中的懊恼抱怨。
一顿好早餐能点亮一天的光,怎样才不能成为奢求?
03
“话不多说,我想吃顿好早餐”
相比于过去,都市打工人对早餐的需求明显在变化。
以前“就着咸菜喝碗粥”,是为了热乎饱腹,有条件的话再配上煮蛋面点,只是太花时间。
可现在,上班族对早餐的要求无比明确——快捷卫生热乎,营养美味就更好。
最重要的是,不需要额外的等待,踩点上班也能吃到早餐。
尤其是当下正好赶上年初,这种美好期待更为强烈,谁不希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,盼望着2021年自己能吃好早饭。
此前,麦当劳发布了一支还原打工人上班现状的微视频,主角的倒霉程度闻者落泪见者伤心。
明明准点出了门,却接连遇上了电梯超载、最后一辆共享单车是坏的、没挤上当前一班地铁、过马路前一秒绿灯变红等一系列事故。
全部发生在一个早晨很有戏剧性,但如果拆开来看,却是无数上班族都可能遇上的局面。
对踩点上班的大多数人来说,预留给买早餐的几分钟时间常常在这些小意外上耗尽。
但对不顺的主角来说,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——
红灯期间下单了街道对面的麦当劳早餐,等到绿灯亮起走到店里,能直接带走已做好、打包好的早餐,无需排队,耗时不过一两分钟。
对大城市的打工人来说,麦当劳经常是效率与品质的综合优选。
既能提前下单、到店即取,让踩点上班的白领人都没有负担,不耽误上班路上的一分一秒。
又提供着美味丰富的套餐搭配,猪柳、鸡扒、蒸蛋、培根、芝士……麦满分系列提供了多样选择,并在烹饪方式与食材选择上规避了过油过硬,更适合早餐,一口下去多汁美味、清清爽爽。
对一些人来说,麦满分是多睡十分钟、还能吃上早餐不迟到的绝佳利器,不必再去便利店或早餐摊排队。
在商务区与地铁口也随处可见的麦当劳餐厅,更是成了拯救苦于通勤时间、苦于没地买早餐的白领们。
更让人放心的是,麦当劳作为连锁快餐厅有条件提供品质恒定的效率优质早餐。
消除了打工人早餐路上的不确定性,不必惴惴不安地期盼路上能遇上一个随机出现的煎饼摊。
一天的阳光元气从一顿好早餐开始,这句话对每个白领人来说都没有错。
它不仅带来身体与胃的富足,也总能从精神上为奔波中的人给予鼓舞。
“麦满分”这个名字里,“满分”本身就充满着活力与鼓励的寓意,就像学生时代考试前油条加两鸡蛋的“100分”期待。
在忙碌紧凑的都市工作中,麦当劳始终尝试着为打工人们找到早餐的最优解,用全力以赴的服务,为“失早餐已久”的人们找回早餐的动力。
2021年,不用再在通勤与效率面前牺牲早餐、委屈自己。
用到店即取的麦满分,开启一天的满分元气吧。
↓ Vista看天下新媒体招聘 ↓
感谢你读到这里,我们为明天准备了更加精彩的内容,不想错过的你,就把Vista看天下设为星标吧。
“Vista看天下”,进入公众号主页。
第二步:点击右上角“···”。
第三步:点击“设为星标”。
·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·
干饭人支棱起来!↓↓↓返回首页,查看更多